2017年8月14日星期一

理性被狗吃了

认知科学告诉我们,日常生活是由各种偏见构成的。例如证实性偏见,选择性偏见,幸存者谬误...。理性是被因为社群协作的需求才演化出来的,理性不是我们做决策的第一选择,需要被有意练习才能被自如使用,以至于能借助逻辑、借助抽象、借助分析和演绎来得出更靠谱的决策。

可是理性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?一个人自己会有理性和感性的时候,或者说大部分是感性的时候,少数是理性的时候。一个人与他人之间竞争与合作,对方的感性会影响到你的决策,你可以用理性也可以用感性应对,我们在生存中学会了很多被动式理性,因为没有被动式理性决策,在生存中就处于劣势。我们又在感情中使用感性,因为感情中很少有理性,大部分是感性。

只要看看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,更喜欢分析事情里哪些是事实的部分,哪些是情绪的部分就可以知道。我们人类是更喜欢用感性的文字代替理性的分析。这有点像黑盒子,当感性文字能掩盖理性分析的缺失,用比喻和修饰代替说理。如果,如果能奏效,她确实很多时候能有一定程度的奏效,像一种安慰剂一样产生安慰剂效应。那也不错。不过似乎常常会有半衰期,因为我们不知道黑盒子背后的机理,于是会不断的寻找新的安慰剂。唯有拨开云雾,深入认识到背后的机理,才是治本的。

那些植入了的生物钟,生物程序。因为习惯的力量,常常难以改变,就像理性被狗吃了一样,让我们在情绪到来时,作出瞬间的错误决定。